“扎堆备案变悄然离场 信托企业私募热已退潮”
经过几年的沉淀,信托企业注册私募股权基金牌照的热度正在下降。 12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近一个月内,陕西省国际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两家信托企业自行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资格。 从整体上看,截至去年11月,有16家信托企业退出私募基金市场。 注册备案资格的信托企业数量也从“亮点”期的44家降至28家。 分析师表示,短期内,大部分信托企业都不以私募基金业务为主力,今后也不容易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6家企业取消注册资格
信托企业对私募基金牌照的热情逐渐消失,12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年内又一家信托企业自愿注销私募基金经理备案资格。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板块,国投泰康信托于11月25日自主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资格。
“注销自愿登记”是指放弃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积极申请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宣布自注销登记申请通过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申请登记的机构。 关于取消私募基金经理备案资格的理由,国投泰康信托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反馈相关部门,如有消息将予以答复。” 但是,在发出消息之前,记者没有收到国投泰康信托方面的回应。
国投泰康信托并不是今年第一家离开的信托企业。 11月4日,陕西省国际信托也自愿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资格。 据《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基协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获悉,截至2009年11月,16家信托企业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资格,放贷机构主要分为“自愿放贷”、“按公告放贷”和“按协会放贷”三大类。
与年、年备案的情况相比,近四年来,信托企业对私募基金牌照的态度出现了较大的反差。 有注销备案资格的信托企业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说,除了目前信托企业很少做私募基金业务外,私募基金主管部门是证监会,信托主管部门是银保监会,信托企业本身也很少涉猎。
在多家信托企业注销私募基金备案资格的情况下,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与信托企业自身的战术安排有关。 其次,从监管角度看,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尺度不同,私募基金托管人属于证监会监管,信托属于银保监会监管。 事实上,信托牌照本身是私募金属性的,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与信托产品相比特点不明显。
产品的发行数量分为两极
不再有“亮点”,注册私募基金经理备案资格的信托企业数量也从鼎盛时期的44家悄然下降到28家,不到68家正常经营的信托企业数量的一半。 这28家注册备案的信托企业中,万向信托、中融国际信托、中投信托、华能贵信托、紫金信托、联合国信托、渤海国际信托、江苏省国际信托、上海爱建信托、云南国际信托10家企业有“标*号”,拥有*号的单位目前有。
没有进行私募基金管理的信托企业的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直言,私募基金牌照对信托企业意义不大。 因为很多业务必须用这个牌照来实现,没有真实的业务需求,而且每年都需要交费,需要增加人手和运营价格,比较而言信托计划可以满足很多要求,而且更灵活。
现实情况是,信托企业对备案产品的关注度也没有提高,分化严重。 目前,在中基协私募基金公示系统中,信托企业受托管理私募基金查询第4068条记录。 其中,中信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2家信托企业备案产品较多,分别为270只和121只。
剩下的26家信托企业态度非常冷淡,普遍注册产品数量在20-60只左右,部分信托企业在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资格后,只注册了1只私募基金产品。
上述信托企业人士表示,“当时的信托领域发展迅速,比较火爆,正如近年来严格的监管态势一样,信托业觉得自己的业务发展迅速的空间很大,任何牌照都想放在包里,先占领。 现在很多信托企业越来越务实,特别是头部信托企业以外的中小企业,更重视实务牌照,信托企业也不太擅长民间资金管理。”
金乐函数分解师廖鹤凯表示,许多信托企业并未实质性开展私募基金相关业务,但目前申请私募基金牌照的难度远远低于维持,以往不具备私募基金团队基础的企业无需在当前领域转型期组建团队开展相关业务的动力和力量。 发行产品的信托企业沿袭了历史,早些年实质性开展相关业务,自建系统,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已经过了投入期,现阶段是生产部门,相关业务的边际价格比较低,因此将继续保持开展。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