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打击互联网贷款诈骗:宣传新闻内藏陷阱”
前,江苏苏州公安机关成功侦破“326网贷电信诈骗项目”,全国率先发起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集团之战,揭开了此类诈骗案件的黑灰产业链。 随后,公安部指挥全国15个公安机关开展集中网络收集行动,一举摧毁非法网络贷款宣传组57人,逮捕嫌疑人460多人。 许多事件的事实表明,面对网络借贷新闻,必须保持警惕。
“无担保可以贷款30万日元”“一张身份证可以贷款10万日元”……这些网络贷款宣传新闻可信吗? 陷阱藏着吗?
引发网络贷款诈骗案的“无抵押贷款”新闻
今年3月的一天,江苏南通市某企业广告主程某正在用手机浏览信息时,突然跳出飘窗,弹出了“无抵押贷款”的广告。 考虑到企业刚好在贷款月末到期,程某想尝试一下,点击进入,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地址等个人新闻。 约30分钟后,程某接到某电话,说对方是“某小贷企业”的员工,得知程某贷款的指控后,想添加程某的微信。 程某在网上搜索了这个小贷企业的新闻,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加了对方的微信。
不久,程某微信收到电子合同,程某应“员工”的要求,将其打印出来,并在合同上盖章签字。 合同中有如下条款:贷款人需要向贷款人提供的银行卡转发10万元押金,并将转账记录的截图发给对方。
之后,程某收到了手机短信。 上面有一系列的验证码,对方要求把这个验证码发给他。 过了一会儿,对方打来电话,详细地说,“教”程某将银行流水进行验资。 对方先把钱放入程某的银行卡,再把钱转到程某小贷企业的“员工”私人账户。 “这方便程某流水,转到私人账户。”
期间,程某银行卡发卡银行致电程某,提醒其防范诈骗。 这时,某被“员工”说服了,指责银行的员工多管闲事。 之后,看到贷款延误,程某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骗,并报警。
事实上,“员工”利用程某以前填写的个人新闻和程某手机的验证码,在程某的银行卡上开设了电子账户。 随后,利用程某的消息不对称,将程某新电子账户的钱转到程某的银行卡,使程某误以为这笔钱是对方的,从电子账户转到银行卡的钱,最终转到“员工”账户。 仅仅10分钟,程氏就总共转了5万多元到两个“员工”的私人账户。
这样的骗局不是孤例。 今年2月,苏州市公安局刑事支队反诈骗中心发现了“某银行贷款”的宣传新闻。 “某银贷款”的名字很像知名银行的金融产品,但是打开界面民警,网页制作粗糙,最下面的落款,是中部地区某县城的小额贷款企业开发的,落款字体极小,很少被发现
民警初步评估说,这条宣传新闻涉嫌网络诈骗。 进一步查明情况,民警根据页面提示,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贷款额度,进行贷款申请操作。 20分钟后,民警接到外国手机号码的呼叫,接受了自称“某银行贷款”的顾客服务,要求追加qq。 通过qq,“客服”要求民警提供手持身份证的认证照片,远程签订贷款合同,向指定个人账户转账5000元,说明贷款人具有还款能力。 “这些操作是典型的欺诈类型。 ”。 警察说。
深入挖掘,黑灰产业链浮出水面
嫌疑人为什么能对有贷款意向的群体实施精确诈骗? 他们从哪里得到的市民个人消息? “某银行贷款”在哪里?
民警发现,该产品的金融资质方是某银行小额贷款企业,但该企业不参与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也不知道宣传文案,不法分子挪用他们的金融资质,进行违法行为。
“我们发现‘某银行贷款’的服务器在济南。 ”苏州昆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何永亮表示,有大量证据表明,“芯贝科技”这家互联网企业存在重大嫌疑。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