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双季稻亩产3000斤实现”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谢艺观) 11月2日,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晚稻生产结果出炉,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远远超过了此前881公斤的预测值。
刷新记录! 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
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势田测得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 此次晚稻生产结果出炉,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记录。 迄今为止,袁隆平队多次打破超级稻单产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纪录。
听到这个结果的袁隆平,继续说“莫干瘦”! 网民发表了“像孩子一样开心”的评论。
事实上,双季稻的亩产突破3000斤意义重大。 袁老表示,产量测定成功,意味着我们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取得了新的突破,平均亩产比现有高产杂交水稻增产10%-20%,增产100公斤以上。 “全国有2亿5000万亩杂交水稻,亩产100公斤,可以增产湖南粮食产量的一半。 ”。
面对双季稻亩产的再创新纪录,网民也纷纷表示“向伟大的袁老团队致敬! ”。 “这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一位网友说:“今晚又有理由多吃两碗饭。”
2019年10月22日,袁隆平率领嘉宾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田参观。 杨华峰摄影
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固!
这次亩产进入新阶段也表明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更加坚固了。 今年受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台风、草地贪婪夜蛾等影响,很多人担心国家粮食安全,害怕再次发生“粮食短缺”。
但农业农村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分别比去年增产24.2亿斤和20.6亿斤,目前秋粮收成即将结束,丰收已成定局。 预计粮食产量将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柱。 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因为加速了“粮食藏在地上,粮食藏在技术上”的战术的实施。
近几年,国家邀请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势和试点示范,推动农业技术进村。 建立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制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这次袁老集团开发的“叁优一号”比普通稻穗大,平均每穗400粒左右,都更饱满,显微镜下“叁优一号”更宽,“胖”。
此外,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队与江苏省农业技术宣传总站合作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了测定生产,袁隆平“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达802.9公斤,创盐碱地水稻高产新记录。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2%。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获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长54%,单产提高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达到66%。 ”。 农业和农村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
这次双季稻的单产超过了3000斤,也给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袁隆平说:“下一个目标是向全国水稻产区宣传衡南经验,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完)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