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在武汉量产 中国机床数控系统将进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柳洁通讯员肖明
与与之配套的巨大设备相比,数控系统更像蚂蚁和大象,是先进设备的“大脑”,控制着机床的一举一动。 这是典型的“来不了、买不了、讨论不了”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我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第一瓶颈。 现在,这个瓶颈正在消除。 日前,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将在武汉量产,进入市场,中国机床数控系统将进入智能化时代。
时间会回到12年前。 那时,美国政府通告将华中数控列入制裁“黑名单”。 当时华中数控在自主高性能数控行业刚刚崭露头角。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以华中数控为代表的中国民族数控产业走自主创新之路,“用中国的大脑,装备中国的智能制造”,坚韧而巧妙地开辟了破冰之路。 今年上半年,华中数控营业收入近5.91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57.17%。
变化求突破
数控系统集机械、电、液、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相关知识密集,学科多,对软硬件要求高。 自主开发高性能的数控系统不容易吗?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吉红从博士毕业后就投身其中,从那时起就开始了边缘数控。 “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数控大脑。 这就是我们的使命。”陈吉红告诉记者,中国的数控产业就像红军过草原一样,前面有封闭,后面有追赶者。 回去,回头不是岸。 不去的话,脚下的草坪完全受不了。 只有拼命地前进,才能开拓生存之道”。
“变道”是华中大学开发高性能数控系统的突破口。 陈吉红介绍说,当时西方国家做的是“专用计算机+软件”的路子。 届时,国内高性能专用计算机等硬件瓶颈一时难以突破。
1992年,华中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周济教授接任数控研究所。 反复推导后,他开辟了自己的道路:通用工业微机+软件。 团队的想法很实用:选择普通的工业计算机和电子器件,通过更高水平的算法、更高性能的软件,弥补硬件的不足。
数控系统,软件是灵魂,难度很大。 出乎意料的是,团队设定的最初目标是当时最先进的、支持5轴以上联动的数控系统。 对此,有轻蔑的讽刺。 如果你不学走路,你想跑步吗?
历史展示了这个选择的先进观点:以独特的技术路线,迅速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1993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ⅰ型数控系统在武汉诞生,实现了国产高性能数控技术的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两个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独有的曲面直接插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受此殊荣,研究者写了几篇论文,每年做几台数控机床,“小日子过得很舒服”。 但1994年,他们被周济“逼”入海,开始走上国产数控系统产业化的道路。 不久,华中数控企业诞生了。
第一步去哪里? 华中数控选择了“游击战”——打通大道,占领两厢:以数控技术改造老机床和开拓数控装备教育市场为突破口,逐渐在行业站稳脚跟。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