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未来生活全新景!机器人产业全面加速展现中国科技潜力”
工业机器人加速普及
□记者李亭吴慧瑞天津合肥报道
随着新基础设施进程的高速发展,工业网络历来肩负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价格提高的背景下,智能工厂大势所趋,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进程也在加快。
据最新调查,今年以来,乘着新基础设施的东风,一些发达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开始回暖。 然后,记者发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机器人本体和系统整合为主,外资企业品牌根据核心零部件的特点占领着全球市场。 业内人士建议,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力度,关键技术可以进一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 并且,中长期来看,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引进和培养并行,必须站在越来越多领域的科技前沿,聚集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人才。
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
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企业展厅内,特殊的机械“分拣员”尤为引人注目。 上的摄像头被视觉识别后,机械臂迅速移动,准确地找到了对应的字母方块,在几十秒内,“新松”的英文名排列整齐。 该机器人实现高速筛选,在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的场景中发挥效用。
“目前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员工可以“记住”并重复“教”的动作。 电脑和手机的组装等“费时费力”的工程也可以放心交给我们,”企业的吕忠伟副社长说。
这样的智能场景屡见不鲜。 随着智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iot等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焊接、组装、编码、喷涂、研磨等各个行业,实现航天、钢铁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 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多条产业链,智能科技产业在滨海新区的工业比重超过30%。
在安徽省,机器人在汽车、工程机械、家电、建材、农机、化工、铸造、冶金、电子新闻、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出色的应用。 目前,安徽省现有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机器人主机、集成和零部件公司342家。 其中工业机器人公司24家、服务机器人公司32家、特殊机器人公司32家、工业机器人集成公司170家、重要零部件公司7家、配套零部件公司77家。
领域诉求旺盛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早已迎来“变革”,智能工厂是大势所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机器人渗透率的提高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数据最有说服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93794套,比去年同期增长10.3%。 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继续保持高增长,产量21170套,比上年增长19.4%。
9月3日,记者在企业调查中以“工业机器人”“成立年月日”“在行业中的生存”为检索条件,符合条件的公司有15395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地。
据万联证券研报报道,领域的变暖信号明显。 据其测算,年中国大陆地区工业机器人密度为65台/万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不及欧美日韩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在5g、新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高景气度行业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上升,工业机器人领域持续复苏。 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渗透到普通工业行业,产业链迎来国产化机遇。
一点公司的表现也显示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潜力。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尽管有新冠引发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上半年企业持续快速增长,销售收入1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08%。 其中,机器人主机和智能制造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156.32%,业务比例占企业整体业务收入的70.50%。
减速机工业机器人的三个主要部件之一。 苏州绿色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谐波减速机,从去年1月至4月,该企业谐波减速机新订3.76万台,比去年同期的2.81万台有所恢复。 8月28日,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8月28日上午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至66元以上,较35.06元的发行价上涨约88%。
加大自主研发创新
长期以来,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机器人本体和系统整合为主,外资企业品牌根据核心零部件的特点占领世界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国产化率仍然很低,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三大主要零部件
“国内公司也可以生产部分核心零部件,但其性能与进口企业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中小规模行业有一定的应用,但无法满足高端机器人的诉求。 ”。 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企业副总经理陈洪安说。
据万联证券研报报道,随着工业机器人向中低端行业的渗透加速,在中低端应用行业占据特点的国产主机公司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协同也有望迅速发展。 另外,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有望率先从制造业投资回暖中受益,但系统集成行业竞争对手众多,未来领域将面临集成。
领域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加大自主研发的创新。 陈洪安先生说,首先,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突破应加大基础研究。 其次,政府要跟进对科研项目的补贴力度,特别是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点对点补贴,以提升公司研发的动力。 关键技术可以由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开展比较应用的研发,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天津联智造科技有限企业董事长赵福海认为,商业资本盈利的性质要花3~5年时间集中在技术研发上并不容易。 因此,有必要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创投资基金对科研型公司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公司的研发动力。
艾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提出,扩大智能制造的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应用在点带面,全面普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智能制造产生新的动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 如果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就会占据科技创新的特点和主导权。 许礼进应该通过不断完善和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分配激励,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环境等具体措施,聚集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人才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