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存款遇上网络流量——微信钱包上线“银行储蓄”如何回事”
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平台“引流”已经很普遍,工商银行和微信的“结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人金融业务在线化获取客户”的趋势在扩大。
前几天,微信钱包悄悄上线了“银行存款”这个新功能。 对接的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只有部分顾客在看。 这次国内大型企业的“定期存款”和网络大型企业的“结婚”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据介绍,存款人选择该功能后,他的资金将通过微信钱包进入自己的工行存款账户,由工行直接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通过微信对接的定期存款与该行现有产品不同,更加强调产品的网络特点。
从存款金额来看,微信版定为100元,工行原定为50元;从产品期限来看,微信版为7天、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期,原产品无7天品种。 从利率水平来看,微信版高于以往产品,7日、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期利率分别为1.10%、1.54%、1.82%、2.10%、2.94%、3.85%,即1万元为3.85% 原产品存1万元3年可获利息825元,比微信版少330元。
从访问方法来看,微信版原有的网络特征更为明显,支持“随机访问”,且访问免费不收任何费用,工行原有的产品多为“有序访问”。 但是,受第三方支付现有规则的影响,微信版产品设定了存款限额,单笔最高5万元,具体以支付银行快速限额为准的转出限额单日最高6万元,单月最高30万元。
以上合作为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利用网络平台“引流”已经很普遍,但在这种合作之前,更多的集中在中小城市商行和民营银行,工商银行和微信“结婚”在一定程度上“个人金融业务在线化”成为客户。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工行此前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了“工银白”数字银行,开启了“银行开网络平台”的新尝试。 另外,上海银行在座位旅行平台推出“闪存卡”账户和特色理财产品等,很多城商行也在与网络平台合作。
专家指出,以上合作之所以成为趋势,其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比较特征交换”。 其中,商业银行的比较特点是金融产品和服务、风险管理——网络平台的比较特点,被高度嵌入顾客的生活场景中,并凸显为巨大的流量,与银行的合作是“流量变现”的途径之一。 (记者 郭子源)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