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适宜低纬度种植的大豆材料诞生”
我国科研人员继续攻下难关
适合低纬度栽培的大豆材料诞生
本报讯(记者黄哲雯)近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大豆育种技术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技术定点敲除大豆开花调控的关键基因gmft2a和gmft5a,为了在低纬度地区栽培,
据介绍,大豆对光周期反应非常敏感,大部分品种只有在日照长度有所缩短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开花结荚。 大豆这种光周期反应的特点是,大豆品种北移栽培时,生长季节日照长,晚花晚熟,生长时间长,往往不能开花或正常成熟。 南移栽培时,由于生长季节日照变短,通常开花过早,生长时间变短,产量下降,或不能正常生长。 研究表明,gmft2a和gmft5a基因是大豆重要的促开花因子。
本研究构建了gmft2a和gmft5a基因的过表达株,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技术定点敲除gmft2a和gmft5a,结合杂交手段,创制了单基因和双基因突变体材料。 该研究表明,gmft5a基因是第一促开花基因,是大豆适应长日照环境的重要基因。
研究表明,创制的双基因突变体在短日照条件下平均开花57.4天,比野生型晚约31.3天,株高和节数明显高于野生型,单株荚数和粒数明显增加,为低纬度地区适宜栽培的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
黄哲雯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