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从零到日产口罩5万只 兰州石化的“战疫速度””
近日,“兰州石化第一条口罩生产线正常下线”的新闻持续更新屏幕,备受好评。
这条口罩生产线不仅是兰州地区新生产的第一条口罩生产线,每天还可以生产5万只医用口罩。 然后从无到有,从设计到投产,只用了24天就创造了“疫情速度”。
跳出“加速度”
疫情暴发,口罩诉说井喷,许多商品缺货。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兰州石化企业挺身而出,干部职工加班加点,迅速启动口罩生产线建设项目,开展了与生命赛跑、疫情竞争的“特殊疫情”。
关键时刻,兰州石化积极响应甘肃省总工会开展的“打赢疫情防控战”主题劳动竞赛的要求,将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建议落实到建设口罩生产线的所有任务、所有时间节点上,做好口罩生产线
“积极向前推进,确保整体进度控制。 积极攻关,确保解决课题瓶颈;积极负责,确保疫情防控;积极工作,集中力量。 ”。作为兰州石化企业的子公司,三叶企业在接到口罩生产线建设任务后,迅速展开了“四自主四确保”的主题劳动竞争。
一张画面浮现在眼前,一时难忘——
从2月9日开始,三叶企业口罩生产线项目组将在一天内完成主要设备采购,3天完成现场设计方案开工施工,5天建成清洁厂房,签订原材料采购合同,11天前购买设备到工厂,2天安装展开调整……
本着“当天未完成不休息,明天无日程不睡觉”的精神,三叶企业全体参加者加班超负荷完成了300多项工作。
经过15日晚上的奋斗,他们提前10天完成了仓库建设、洁净厂房改造、更衣室、员工通道、生产区域、消毒解析间、原料区域、集装箱区域安装、通风系统、包装机试车、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试制培训等第一批员工,对项目建设至关重要
2月26日10点左右,两台yhpm175h高速平面耳戴式口罩机将运往生产现场,放下车,一口气打包,设备就位,组装工作马上展开……
72小时后,在洁净现场内,第一只平面医用口罩稳定下线。
“火线出击”处理“拦路虎”
设备维修企业、电器事业部作为兰州石化企业的两个下属机构,此次“一线出击”将负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受疫情影响,新引进的口罩生产线没有厂家经过发货调整,甚至有些设备零部件也没能打上完整的包装就发往兰州。 这对于从事炼油化工设备检查维修的人来说,似乎是“零基础”。
对于像积木一样放置在现场的设备,设备维修企业、电器事业部派出了由劳动模范、工匠、专家率领的突击队,开展了“比赛责任担当”,实现了生产线一次也不重复运转的成功。 遵守章节,实现安装调试工作安全控制的比赛稳定运行,实现口罩生产线满负荷生产的比赛团结协作,实现口罩生产线的提前生产采用”的“四场四实现”专项劳动竞赛。
中国石油集团劳动模范汪星联、兰州石化企业石化(领域)工匠葛成清、可编程专家赵海峰,是设备维修企业劳动模范(工匠)突击队的三位大将。
图纸不完整,标准不确定,尺寸不准确……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他们连续在现场奋斗。
石化师傅葛成清说:“开工后,自己感到很大的挑战,压力很重,满脑子都是零件和装配图,想全天候在现场。”
在大家不断克服难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传动系统存在不足,传动链长度不准确,传动轮运行误差大。 不等人,项目组决定自行加工,汪星联、葛成清等通过丰富的专业信息和技术沉淀,现场明确加工精度,绘制加工图纸,迅速启动机械加工业者。
2月28日凌晨4时,合格的链轮、传动链、零部件被送到安装调试现场,影响工程进度的“拦路虎”得到处理。
见证了合作的力量
企业劳动模范张元昌、高木是电仪事业部突击队的核心骨干,在调试过程中,他们通过网上收集的资料和厂家提供的图纸一步步摸索,边学边学,屡试不爽,不分昼夜。
在调试现场,电器人的眼睛布满血丝,声音沙哑。 高木前几天刚做了心脏造影检查,身体里经常放保护心脏的药,但是调整的时候每天戴着口罩站在舞台前20多个小时,呼吸不好,小腿肚子颤抖,汗水浸透衣服,但是没有抱怨和放弃的想法
经过整整4天3夜的调试,2月29日18时,兰州石化第一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全面完成调试运行业务。
看到口罩生产线设备的迅速运转,高木由衷地感叹:“5天来,我们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但目睹了大家合作的力量。”
继日产5万条医用口罩生产线的建设之后,兰州石化的另外两条平面口罩生产线正在调整中,另外一条平面口罩生产线和n95口罩生产线也在抓紧建设。 一群工人、工匠再次转战新的“战场”。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