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里回来了“老朋友” 天敌防控害虫利益多”
濮阳信息港济南8月22日电题:“老朋友”从玉米田回来
濮阳信息港记者叶婧
在8月下旬的齐鲁大地上,玉米已经长到了一人以上的高度。 在田边的玉米上,郭宗升发现了他的“老朋友”——瓢虫。
65岁的郭宗升是山东省德克萨斯市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的生产队长,也是与栽培地交往了近40年的“老把级仪式”。
他种下种子很久了,再也见不到瓢虫一样的益虫了,郭宗升也很久没见了。 “使用农药这么多年,益虫早就找不到了。”
郭宗升的记忆中,小时候没有农药,进入玉米田工作时,陪伴他的除了瓢虫之外,还有各种蜘蛛、赤眼蜂、草蛉、捕食蝽象等益虫。 这些“老朋友”和他一起,为了秋天更好的收成而奔走。
“之后,使用农药的农户增加了。 慢慢地,家家户户都用的话,大家都会有习性,买种子化肥的时候,农药也会一起买回来。 ”。 郭宗升说。
农药的采用,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劳动价格,让更多的劳动力摆脱了繁重的工作,但郭宗升还是有点遗憾:害虫少,“老朋友”们也没有。
变化发生在每年。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和授粉昆虫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带着小于0.5毫米的小虫子来到富民家庭农场。
“这些小虫子是工厂化繁殖的红眼蜂,是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天敌。 这些纸卡不仅拇指大小,而且每张上面都有1000多只红眼蜜蜂,把纸挂在玉米叶上可以很好地防治害虫。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和授粉昆虫研究中心博士陈浩说。
尽管如此,“老握式”的郭宗升却不太值得相信。 黄蜂是他的“老朋友”,但那年和他们“并肩作战”时,效果远远不如打农药。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