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新基建强势推进 上市企业积极备战5G商用”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不断出台反周期调节政策,加快了4g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备受市场瞩目。 证券时报e企业记者采访了新基础设施相关上市公司和业内人士,他们普遍看好新基础设施,从各自领域的优势着手,积极准备。
上市公司积极为5g商用做准备
中旭作为a股光模块的领导者,企业总经理刘圣向证券时报e企业记者看到,新基础设施政策表明,企业快速发展战术高度符合国家政策,做好了充分准备。
“年将是5g爆炸年”刘圣说,在数据业务方面,企业无论是生产能力、人才还是研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企业目前全面恢复,实现正常运行交付,5g业务正常推进。
另外,位于广东的a股5g产业链企业的一位记者表示,5g纳入新基础设施范畴将推动5g相关产业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工业网、智慧农业、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远程医疗等5g应用场景的迅速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在线直播、视频会议人数爆炸性增长,服务器诉求极强。 据统计,截至2月12日,阿里钉子户在AlibabaCloud (阿里巴巴云)扩展了10万台云服务器。 腾讯数据显示,1月29日至2月6日,日均扩展云主机近1.5万台,8天总扩展容量超过10万台以上云主机。
东方证券表示,5g商用有望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增长,云提供商将对新设备进行扩张。 电信运营商也为了应对5g 时代数据服务的急剧增长,相继出台了服务采购计划。 未来3~5年,我国服务器领域将迎来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机遇。
迎接产业网络迅速发展的新契机
通信专家项立刚对证券时报e企业记者表示,新基础设施将聚焦国民经济的三个瓶颈,即能源、交通、通信,新基础设施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智能化手段,大幅提高社会效率,把中国的基础设施提升到新的阶段 “未来的工业网络是智能网络,包括特高压、城际高铁、充电桩等,是智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航天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工业网络平台将在线聚集在各种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云端化方法实现办公、研发过程。 在当前的环境下,产业网络、数字化转型并未因疫情而按暂停键,反而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契机。
另外,以前流传下来的机械制造商大多也致力于产业网络。 树根互联是三一集团孕育的工业网络平台。 2019年6月,树根互联表示完成B轮5亿元融资,企业将继续聚焦平台研发,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工业网络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紫光集团向记者表示,作为国家战术的重要执行者,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科技行业新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其中,紫光云作为云服务提供商,通过芯云一体的方案在产业和城市构建坚实的数字基础,以云为基础,突破工业、建筑、芯片等领域,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
此外,人工智能也纳入了新的基础设施范畴。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小平对记者表示,目前对人工智能有两个认知误区:一是过于乐观,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不可行。 因为这种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无条件应用。 二是太悲观了,认为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大规模实用化。 因为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本质上依赖于大量人工标志的数据。
陈小平表示,根据我国产业现状,不仅是新闻产业,在制造业、现代农业、物流业和部分服务业,都有很多符合强封闭性标准的领域应用场景。 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中,只要是符合强封闭性标准的场景,都可以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落地。
补充短板能源领域的力量
此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高度相关的充电桩也是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电相关负责人赵健对记者表示,充电桩纳入新基础设施是必然的,与以前流传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能够体现数字经济的特点,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未来新能源汽车需要超过1亿辆,而充电网是电动汽车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打电话前的5年间,投资了巨大的安全、智能、互联的充电网。 ’赵健对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传到基础设施行业的辅助短板也是特高压等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电气设备领域a股企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将结合2月份国家电网企业活动恢复运营文件和全年业务安排的特高压建设进度安排,有利于带动国家新一轮特高压投资建设潮,促进电气设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企业活动恢复运营和业绩提高。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记者说,这几年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特高压项目都已经建成很多。 但是,从长期来看,特高压是需要建设的。 因为这被纳入了新的基础设施范畴。 他还指出,特高压建设至今仍具有特殊意义,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初,国家电网采取12项措施助力企业活动恢复开工,其中青海-河南、雅中-江西±800千伏高压直流、张北柔性直流、蒙西-晋中、张北-雄安1000千伏高压交流等重大工程 另外,陕北-湖北±800千伏高压直流工程也正式开工,该工程总投资额185亿元,计划2021年建成投运。 工程建设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700亿元以上。
(记者刘灿邦阮润生)
免责声明:凤凰报业网凤凰分类目录网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的网站分类目录平台,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